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听林发旺老人讲蓿亥图村生态变迁的故事

    信息发布者:田雨佳
    2017-09-14 15:14:10   转载

    听林发旺老人讲蓿亥图村生态变迁的故事

    一辈子与树木打交道的林发旺对绿色情有独钟,1993年从市造林总厂离休后,他义无反顾走进沙漠,埋头种树近20年,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宣战沙漠,改善家乡生态环境。老人所在的蓿亥图村,这个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充满了绿色和生机。

    20170905020246293.jpg

    林发旺老人

      一想到沙漠变绿洲,就激动的晚上睡不着觉

       林发旺老人的家乡在达拉特旗西南端的蓿亥图村,那里是库布其沙漠中端。林发旺老人回忆,昔日的蓿亥图村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明晃晃的沙丘绵延不绝,单调又死寂,只有突然窜出来的“沙和尚”是这片沙漠中唯一能看到的活物。由于家乡环境恶劣,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南靠石山,北靠沙,十里八里住一家,吃水要靠牛车拉,吃饭碗底澄下沙。”人们都戏称这里是“达旗的西藏”。每到春天,风沙肆虐,许多村民不得不搬离此地……

       1949年参加革命的林发旺老人,多年来一直和树木打交道,老人说他自己热爱绿色,是那种魂牵梦绕的爱。1993年从市造林总厂离休后,他就一直想着晚年能用自己的双手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为家乡做点事情。加之一直以来,深处沙漠腹地乡亲们饱受风沙困扰,恶劣的生态环境让父老乡亲们吃尽苦头,这些现状让他原本就有的植树造林、改变家乡生态环境的想法更加坚定。

       说干就干,离休后60多岁的林发旺试着向沙漠进军,在荒漠里种树。直到2000年,乘着中央西部大开发、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政策的东风,林发旺老人沙漠植绿的梦想被彻底点燃。古稀之年,他毅然从蓿亥图承包了25000亩荒沙地,和老伴儿一起带着锅碗瓢盆把家搬进了沙漠里。老人说,想象着沙漠变成绿洲,自己就激动得白天坐不住晚上睡不着,想着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干出个样子。

    20170905020246349.jpg

    昔日里沙漠植绿(资料图)

      沙漠里种树比养一个孩子都难

       不毛之地植绿谈何容易。“那个时候去林地的路不通,也没有交通工具,在沙地里穿行30多公里才能到达林地。漫天黄沙,低头不见路,抬头不见天,顶着风呼吸都困难。到了植树时节,只能背上一捆捆树苗进入沙漠腹地。”林发旺回忆,一季忙下来,门前半里多远的地方只活了一苗沙柳,这让老人感受到了“沙漠里种树比养一个孩子都难”的说法确定不假。

       仔细研究他发现风蚀是造林失败的主因,吸取经验后第二年,他栽种的沙柳就成活了95%。看着沙漠里的一抹绿色他顿时又信心倍增。他先后花钱在沙漠里建采光房、安风力发电机、架高压线、开发林木育苗基地……十几年在沙漠里吃着粗茶淡饭,但为了种树老人肯花钱。

      如今的蓿亥图绿意葱葱,生态和谐

       从2001年开始,十多年来林发旺老人每年春天进驻沙漠植树造林2个月,春夏秋三季还进驻沙漠多次。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感受到生态环境变化的村民们由当初在林地偷牧到现在加入种树队伍。老百姓都很现实,种的树多了,草多了,大伙儿跟着受益,自然对种树的认识就更深了。沙柳三年一平茬,不少村民主动平茬沙柳,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护绿,并加入到种树的行列。十多年后,蓿亥图这个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充满了绿色和生机,林发旺老人的绿色梦也一步步得到实现。

       当下,林发旺老人家乡的荒漠已披上了绿装,几十年前漫天黄沙、沙进人退、农民背井离乡的情景早已一去不复返。随着高杆杨树、沙柳、杨柴花棒、柠条、沙打旺等树草在沙漠中日渐丰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也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的回归,除了当初沙漠里只能看到的“沙和尚”外,野兔、野鸡、石鸡、鹌鹑、鸳鸯、刺猬,还有不少叫不上名字的各种候鸟也纷纷飞到这里,85岁高龄的林发旺老人多年来想为家乡添一把绿的梦想实现了。

       其实,林发旺老人所在的达拉特旗蓿亥图村生态改善的现实仅是鄂尔多斯大地上生态文明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美丽画卷中的一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鄂尔多斯全市森林资源面积达到了348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26.7%和75%以上,较2000年分别提高14.54个和40个百分点。生态状况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大为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